Skip to content

许三观卖血记

感叹于余华老师的文笔,但读完之后的第一感觉是凄凉。操劳的一生,不忠的婚姻,嫌弃的儿子。

然后是劳苦大众的愚昧,觉得献血之前多喝水就可以欺骗医院,喝了水,血就变稀了,卖血就更加划算了。然后大量喝水导致自己的 "尿肚子" 撑破了。

ps: 献血前适当喝水,可以降低血液的稠度,帮助血液的顺利流动,因此可能医生也会建议在献血前后适当补充水分。但是这个适度补充水分的建议,人传人就变成了大量喝水占便宜了。

接着是盲目跟从导致的 "文革" 悲剧,听风是雨,不分青红皂白,"他们说:“许玉兰,快跟着我们走,救急如救火。” " 的把许玉兰拉去批斗。

但幸好,爱情和亲情再一次维持了这个家不破碎。

  1. 许三观为许玉兰藏起来的红烧肉

  2. 许玉兰只吃了一块的红烧肉

  3. 家庭批斗中向孩子们解示自己和许玉兰犯了同样的错误

许三观的一生是坎坷的,先后卖血十一次,除去第一次,都是为了撑起家庭,渡过难关。

第一次的理由很简单,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身强体壮,但也因此娶了远近闻名的 "油条西施"。

第二次是为了为给儿子 "还债",一乐为了替弟弟出头,砸伤了方铁匠的儿子。但是这时已经知道了一乐是方小勇的儿子,他也理所当然的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当他看到被方铁匠搬空的家,声泪俱下,决定去卖血还债。

每三次是为了 "报答林芬芳",不忿于妻子的 "不忠",通过这种方式宣示自己的不满。不评判对错,事情以一种我无法理解的情况得到平息。但归根节底解决的这个家的 "分崩离析"。

第四次卖血是为了 "让家里的人吃上一顿好饭菜",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家家户户"把锅收了,把碗收了,把米收了,把油盐酱醋都收了去",所有人吃"大食堂",但可惜"原以为那几个大食堂能让我们吃上一辈子,没想到只吃了一年,一年以后又要吃自己了"。所谓 "天灾人祸","人祸"刚刚过去,"天灾"接踵而至。水灾、荒年一个跟着一个。已经喝了五十七天的玉米粥的许三观决定了,"我要去卖血了,我要让家里的人吃上一顿好饭菜。"

终于"文革"来了!毛主席一句“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一乐、二乐就上山下乡去了——幸亏毛主席又说了一句“身边只留一个”,三乐留在了城里。几年后一乐 "受不了乡下的辛苦",回到城里父母身边。但为了一乐的以后,狠心把他赶回乡下。临行前偷偷到医院卖了他的第五次血,让他和二乐 "补补身子","逢年过节给生产队长送送礼"。

第六次卖血紧跟着到来,因为 "二乐所在生产队的队长进城来了",为了讨好 "队长",为了让二乐尽快回城,许三观又一次为家庭做出了妥协。并在卖血后为了维系和队长的 "感情",不得不进行陪酒。

第七次到第十一次是为了救一乐的命,在乡下的一乐得了肺炎,需要送到上海医治。许三观为给儿子筹钱治病,不得已一路卖血到上海。只为救这个和自己并无血缘关系的 "儿子"。

先后卖血多次,为了婚姻去卖血,为了家庭去卖血,为了儿子去卖血。其中没有一次是为了自己而去卖血,而到最后,想要为自己去卖一次血的时候,血头拒绝了他,嫌弃他老了,血不好了,只能和刷漆的猪血相比了。

这一次他只是想要满足一下自己的欲望,只是想去尝尝 "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 ,但是却接到这个噩耗。

"他的血没人要了","他想着年轻血头的话,他老了,他身上的死血比活血多,他的血没人要了,只有油漆匠会要。他想着四十年来,今天是第一次,他的血第一次卖不出去了。四十年来,每次家里遇上灾祸时,他都是靠卖血度过去的,以后他的血没人要了,家里再有灾祸怎么办?"

当他踱步街道之上时,群众叫来了他的妻子和儿子。在了解详情后,他的三个儿子都在表示嫌弃,嫌弃自己的老父亲为自己丢脸了,只有那个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大儿子一乐尽了一丁点的关心之情。

自此以后再无三个儿子半点笔墨。

好在妻子痛斥儿子们没良心,带着许三观来到饭店,点了六两猪肝,一斤二两黄酒,满足了自己的一点点私欲。

或许在历史的进程中,他并不是一个什么伟大的人物,他只是那个时代一个劳苦大众的缩影。但是他用自己的“力气”撑起了一个家的生活,挣扎着养大了三个儿子!

Released under the MIT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