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解 Proxy
产品经理身旁过,需求变更逃不过。 测试姐姐眯眼笑,今晚 bug 必然多。
据悉 Vue3.0 的正式版将要在本月(8 月)发布,从发布到正式投入到正式项目中,还需要一定的过渡期,但我们不能一直等到 Vue3 正式投入到项目中的时候才去学习,提前学习,让你更快一步掌握 Vue3.0 ,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就靠它了。不过在学习 Vue3 之前,还需要先了解一下 Proxy
,它是 Vue3.0 实现数据双向绑定的基础。
了解代理模式
一个例子
作为一个单身钢铁直男程序员,小王最近逐渐喜欢上了前台小妹,不过呢,他又和前台小妹不熟,所以决定委托与前台小妹比较熟的 UI
小姐姐帮忙给自己搭桥引线。小王于是请 UI
小姐姐吃了一顿大餐,然后拿出一封情书委托它转交给前台小妹,情书上写的 我喜欢你,我想和你睡觉
,不愧钢铁直男。不过这样写肯定是没戏的, UI
小姐姐吃人嘴短,于是帮忙改了情书,改成了 我喜欢你,我想和你一起在晨辉的沐浴下起床
,然后交给了前台小妹。虽然有没有撮合成功不清楚啊,不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小王活该单身狗。
其实上面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代理模式的例子,小王想给前台小妹送情书,因为不熟所以委托 UI
小姐姐,UI
小姐姐相当于代理人,代替小王完成了送情书的事情。
引申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想想 Vue 的数据响应原理,比如下面这段代码
const xiaowang = {
love: '我喜欢你,我想和你睡觉'
}
// 送给小姐姐情书
function sendToMyLove(obj) {
console.log(obj.love)
return '流氓,滚'
}
console.log(sendToMyLove(xiaowang))
如果没有 UI
小姐姐代替送情书,显示结局是悲惨的,想想 Vue2.0 的双向绑定,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
来监听的属性 get
,set
方法来实现双向绑定,这个
Object.defineProperty
就相当于 UI
小姐姐
const xiaowang = {
loveLetter: '我喜欢你,我想和你睡觉'
}
// UI小姐姐代理
Object.defineProperty(xiaowang, 'love', {
get() {
return xiaowang.loveLetter.replace('睡觉', '一起在晨辉的沐浴下起床')
}
})
// 送给小姐姐情书
function sendToMyLove(obj) {
console.log(obj.love)
return '小伙子还挺有诗情画意的么,不过老娘不喜欢,滚'
}
console.log(sendToMyLove(xiaowang))
虽然依然是一个悲惨的故事,因为送奔驰的成功率可能会更高一些。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
可以对对象的已有属性进行拦截,然后做一些额外的操作。
存在的问题
在 Vue2.0 中,数据双向绑定就是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
去监听对象的每一个属性,然后在 get
,set
方法中通过发布订阅者模式来实现的数据响应,但是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只能监听已存在的属性,对于新增删除属性就无能为力了,同时无法监听数组的变化,所以在 Vue3.0 中将其换成了功能更强大的 Proxy
。
了解 Proxy
Proxy
是ES6
新推出的一个特性,可以用它去拦截js
操作的方法,从而对这些方法进行代理操作。
用 Proxy 重写上面的例子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 Proxy
对上面的送情书情节进行重写:
const xiaowang = {
loveLetter: '我喜欢你,我想和你睡觉'
}
const proxy = new Proxy(xiaowang, {
get(target, key) {
if (key === 'loveLetter') {
return target[key].replace('睡觉', '一起在晨辉的沐浴下起床')
}
}
})
// 送给小姐姐情书
function sendToMyLove(obj) {
console.log(obj.loveLetter)
return '小伙子还挺有诗情画意的么,不过老娘不喜欢,滚'
}
console.log(sendToMyLove(proxy))
再看这样一个场景
请分别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和 Proxy
完善下面的代码逻辑.
function observe(obj, callback) {}
const obj = observe(
{
name: '子君',
sex: '男'
},
(key, value) => {
console.log(`属性[${key}]的值被修改为[${value}]`)
}
)
// 这段代码执行后,输出 属性[name]的值被修改为[妹纸]
obj.name = '妹纸'
// 这段代码执行后,输出 属性[sex]的值被修改为[女]
obj.sex = '女'
看了上面的代码,希望大家可以先自行实现以下,下面我们分别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和 Proxy
去实现上面的逻辑.
- 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
* 请实现这个函数,使下面的代码逻辑正常运行
* @param {*} obj 对象
* @param {*} callback 回调函数
*/
function observe(obj, callback) {
const newObj = {}
Object.keys(obj).forEach(key => {
Object.defineProperty(newObj, key, {
configurable: true,
enumerable: true,
get() {
return obj[key]
},
// 当属性的值被修改时,会调用set,这时候就可以在set里面调用回调函数
set(newVal) {
obj[key] = newVal
callback(key, newVal)
}
})
})
return newObj
}
const obj = observe(
{
name: '子君',
sex: '男'
},
(key, value) => {
console.log(`属性[${key}]的值被修改为[${value}]`)
}
)
// 这段代码执行后,输出 属性[name]的值被修改为[妹纸]
obj.name = '妹纸'
// 这段代码执行后,输出 属性[sex]的值被修改为[女]
obj.name = '女'
- 使用
Proxy
function observe(obj, callback) {
return new Proxy(obj, {
get(target, key) {
return target[key]
},
set(target, key, value) {
target[key] = value
callback(key, value)
}
})
}
const obj = observe(
{
name: '子君',
sex: '男'
},
(key, value) => {
console.log(`属性[${key}]的值被修改为[${value}]`)
}
)
// 这段代码执行后,输出 属性[name]的值被修改为[妹纸]
obj.name = '妹纸'
// 这段代码执行后,输出 属性[sex]的值被修改为[女]
obj.name = '女'
通过上面两种不同实现方式,我们可以大概的了解到 Object.defineProperty
和 Proxy
的用法,但是当给对象添加新的属性的时候,区别就出来了,比如
// 添加公众号字段
obj.gzh = '前端有的玩'
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无法监听到新增属性,但是使用 Proxy
是可以监听到的。对比上面两段代码可以发现有以下几点不同
Object.defineProperty
监听的是对象的每一个属性,而Proxy
监听的是对象自身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需要遍历对象的每一个属性,对于性能会有一定的影响Proxy
对新增的属性也能监听到,但Object.defineProperty
无法监听到。
初识 Proxy
概念与语法
在 MDN
中,关于 Proxy
是这样介绍的: Proxy
对象用于定义基本操作的自定义行为(如属性查找、赋值、枚举、函数调用等)。什么意思呢? Proxy
就像一个拦截器一样,它可以在读取对象的属性,修改对象的属性,获取对象属性列表,通过 for in
循环等等操作的时候,去拦截对象上面的默认行为,然后自己去自定义这些行为,比如上面例子中的 set
,我们通过拦截默认的 set
,然后在自定义的 set
里面添加了回调函数的调用
Proxy
的语法格式如下
/**
* target: 要兼容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对象,数组,函数等等
* handler: 是一个对象,里面包含了可以监听这个对象的行为函数,比如上面例子里面的`get`与`set`
* 同时会返回一个新的对象proxy, 为了能够触发handler里面的函数,必须要使用返回值去进行其他操作,比如修改值
*/
const proxy = new Proxy(target, handler)
在上面的例子里面,我们已经使用到了 handler
里面提供的 get
与 set
方法了,接下来我们一一看一下 handler
里面的方法。
handler
里面的方法列表
handler
里面的方法可以有以下这十三个,每一个都对应的一种或多种针对 proxy
代理对象的操作行为
handler.get
当通过 proxy
去读取对象里面的属性的时候,会进入到 get
钩子函数里面
handler.set
当通过 proxy
去为对象设置修改属性的时候,会进入到 set
钩子函数里面
handler.has
当使用 in
判断属性是否在 proxy
代理对象里面时,会触发 has
,比如
const obj = {
name: '子君'
}
console.log('name' in obj)
handler.deleteProperty
当使用 delete
去删除对象里面的属性的时候,会进入 deleteProperty
钩子函数
handler.apply
当 proxy
监听的是一个函数的时候,当调用这个函数时,会进入 apply
钩子函数
handle.ownKeys
当通过 Object.getOwnPropertyNames
,Object.getownPropertySymbols
,Object.keys
,Reflect.ownKeys
去获取对象的信息的时候,就会进入 ownKeys
这个钩子函数
handler.construct
当使用 new
操作符的时候,会进入 construct
这个钩子函数
handler.defineProperty
当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去修改属性修饰符的时候,会进入这个钩子函数
handler.getPrototypeOf
当读取对象的原型的时候,会进入这个钩子函数
handler.setPrototypeOf
当设置对象的原型的时候,会进入这个钩子函数
handler.isExtensible
当通过 Object.isExtensible
去判断对象是否可以添加新的属性的时候,进入这个钩子函数
handler.preventExtensions
当通过 Object.preventExtensions
去设置对象不可以修改新属性时候,进入这个钩子函数
handler.getOwnPropertyDescriptor
在获取代理对象某个属性的属性描述时触发该操作,比如在执行 Object.getOwnPropertyDescriptor(proxy, "foo")
时会进入这个钩子函数
Proxy
提供了十三种拦截对象操作的方法,本文主要挑选其中一部分在 Vue3 中比较重要的进行说明,其余的建议可以直接阅读 MDN
关于 Proxy
的介绍。
详细介绍
get
当通过
proxy
去读取对象里面的属性的时候,会进入到get
钩子函数里面
当我们从一个 proxy
代理上面读取属性的时候,就会触发 get
钩子函数,get
函数的结构如下
/**
* target: 目标对象,即通过proxy代理的对象
* key: 要访问的属性名称
* receiver: receiver相当于是我们要读取的属性的this,一般情况
* 下他就是proxy对象本身,关于receiver的作用,后文将具体讲解
*/
handle.get(target, key, receiver)
示例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有封装 axios
的需求,在封装过程中,也需要对请求异常进行封装,比如不同的状态码返回的异常信息是不同的,如下是一部分状态码及其提示信息:
// 状态码提示信息
const errorMessage = {
400: '错误请求',
401: '系统未授权,请重新登录',
403: '拒绝访问',
404: '请求失败,未找到该资源'
}
// 使用方式
const code = 404
const message = errorMessage[code]
console.log(message)
但这存在一个问题,状态码很多,我们不可能每一个状态码都去枚举出来,所以对于一些异常状态码,我们希望可以进行统一提示,如提示为系统异常,请联系管理员,这时候就可以使用 Proxy
对错误信息进行代理处理
// 状态码提示信息
const errorMessage = {
400: '错误请求',
401: '系统未授权,请重新登录',
403: '拒绝访问',
404: '请求失败,未找到该资源'
}
const proxy = new Proxy(errorMessage, {
get(target, key) {
const value = target[key]
return value || '系统异常,请联系管理员'
}
})
// 输出 错误请求
console.log(proxy[400])
// 输出 系统异常,请联系管理员
console.log(proxy[500])
set
当为对象里面的属性赋值的时候,会触发
set
当给对象里面的属性赋值的时候,会触发 set
,set
函数的结构如下
/**
* target: 目标对象,即通过proxy代理的对象
* key: 要赋值的属性名称
* value: 目标属性要赋的新值
* receiver: 与 get的receiver 基本一致
*/
handle.set(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示例
某系统需要录入一系列数值用于数据统计,但是在录入数值的时候,可能录入的存在一部分异常值,对于这些异常值需要在录入的时候进行处理, 比如大于 100
的值,转换为 100
, 小于 0 的值,转换为 0
, 这时候就可以使用proxy
的 set
,在赋值的时候,对数据进行处理
const numbers = []
const proxy = new Proxy(numbers, {
set(target, key, value) {
if (value < 0) {
value = 0
} else if (value > 100) {
value = 100
}
target[key] = value
// 对于set 来说,如果操作成功必须返回true, 否则会被视为失败
return true
}
})
proxy.push(1)
proxy.push(101)
proxy.push(-10)
// 输出 [1, 100, 0]
console.log(numbers)
对比 Vue2.0
在使用 Vue2.0 的时候,如果给对象添加新属性的时候,往往需要调用 $set
, 这是因为 Object.defineProperty
只能监听已存在的属性,而新增的属性无法监听,而通过 $set
相当于手动给对象新增了属性,然后再触发数据响应。但是对于 Vue3.0 来说,因为使用了 Proxy
, 在他的 set
钩子函数中是可以监听到新增属性的,所以就不再需要使用 $set
const obj = {
name: '子君'
}
const proxy = new Proxy(obj, {
set(target, key, value) {
if (!target.hasOwnProperty(key)) {
console.log(`新增了属性${key},值为${value}`)
}
target[key] = value
return true
}
})
// 新增 公众号 属性
// 输出 新增了属性gzh,值为前端有的玩
proxy.gzh = '前端有的玩'
has
当使用
in
判断属性是否在proxy
代理对象里面时,会触发has
/**
* target: 目标对象,即通过proxy代理的对象
* key: 要判断的key是否在target中
*/
handle.has(target, key)
示例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 js
中声明私有属性的时候,会将属性的名字以 _
开头,对于这些私有属性,是不需要外部调用,所以如果可以隐藏掉是最好的,这时候就可以通过 has
在判断某个属性是否在对象时,如果以 _
开头,则返回 false
const obj = {
publicMethod() {},
_privateMethod() {}
}
const proxy = new Proxy(obj, {
has(target, key) {
if (key.startsWith('_')) {
return false
}
return Reflect.get(target, key)
}
})
// 输出 false
console.log('_privateMethod' in proxy)
// 输出 true
console.log('publicMethod' in proxy)
deleteProperty
当使用
delete
去删除对象里面的属性的时候,会进入deleteProperty
拦截器
/**
* target: 目标对象,即通过proxy代理的对象
* key: 要删除的属性
*/
handle.deleteProperty(target, key)
示例
现在有一个用户信息的对象,对于某些用户信息,只允许查看,但不能删除或者修改,对此使用 Proxy
可以对不能删除或者修改的属性进行拦截并抛出异常,如下
const userInfo = {
name: '子君',
gzh: '前端有的玩',
sex: '男',
age: 22
}
// 只能删除用户名和公众号
const readonlyKeys = ['name', 'gzh']
const proxy = new Proxy(userInfo, {
set(target, key, value) {
if (readonlyKeys.includes(key)) {
throw new Error(`属性${key}不能被修改`)
}
target[key] = value
return true
},
deleteProperty(target, key) {
if (readonlyKeys.includes(key)) {
throw new Error(`属性${key}不能被删除`)
return
}
delete target[key]
return true
}
})
// 报错
delete proxy.name
对比 Vue2.0
其实与 $set
解决的问题类似,Vue2.0 是无法监听到属性被删除的,所以提供了 $delete
用于删除属性,但是对于 Proxy
,是可以监听删除操作的,所以就不需要再使用 $delete
了
其他操作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了 Proxy
的 handler
提供了十三个函数,在上面我们列举了最常用的三个,其实每一个的用法都是基本一致的,比如 ownKeys
,当通过Object.getOwnPropertyNames
,Object.getownPropertySymbols
,Object.keys,Reflect.ownKeys
去获取对象的信息的时候,就会进入 ownKeys
这个钩子函数,使用这个我们就可以对一些我们不像暴露的属性进行保护,比如一般会约定*开头的为私有属性,所以在使用 Object.keys
去获取对象的所有 key
的时候,就可以把所有 *
开头的属性屏蔽掉。关于剩余的那些属性,建议大家多去看看MDN
中的介绍。
Reflect
在上面,我们获取属性的值或者修改属性的值都是通过直接操作 target
来实现的,但实际上 ES6
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在 Proxy
内部调用对象的默认行为的 API
,即 Reflect
。比如下面的代码
const obj = {}
const proxy = new Proxy(obj, {
get(target, key, receiver) {
return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
}
})
大家可能看到上面的代码与直接使用 target[key]
的方式没什么区别,但实际上 Reflect
的出现是为了让 Object
上面的操作更加规范,比如我们要判断某一个 prop
是否在一个对象中,通常会使用到 in
,即
const obj = { name: '子君' }
console.log('name' in obj)
但上面的操作是一种命令式的语法,通过 Reflect
可以将其转变为函数式的语法,显得更加规范
Reflect.has(obj, 'name')
除了 has
,get
之外,其实 Reflect
上面总共提供了十三个静态方法,这十三个静态方法与 Proxy
的 handler
上面的十三个方法是一一对应的,通过将 Proxy
与 Reflect
相结合,就可以对对象上面的默认操作进行拦截处理,当然这也就属于函数元编程的范畴了。
结语 不要吹灭你的灵感和你的想象力; 不要成为你的模型的奴隶。 ——文森特・梵高
本文转载自 前端进击者 用于收录